首页 > 新车图片 > 新车图片 >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上海如何率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上海如何率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4-01-04 14:23:58来源: 19333647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上海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信心以科技创新率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以城市规模优势增强原动力

理论证明,超大城市的巨大规模优势蕴含的创新效应,有利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20世纪60年代,有专家就提出,创新所依赖的新思想和新知识更容易在大城市中产生,这是因为大城市人口和经济高度集聚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不仅有利于创新要素共享、创新供需方高效匹配,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外溢产生的“化学反应”。大城市多样化的产业、高密度的经济活动、便利的交通以及多元的文化,使得差异性的创新主体之间交流更加频繁,知识更容易流动、外溢、互补和重构,这也被认为是大城市的创新密码。多年来,这一判断被不断证实,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往往都是产业基础深厚且多样化、创新资源集聚、融资便利的国际性超级大都市,比如纽约、东京、伦敦等。

不仅如此,大城市的规模对于创新成果的“落地生根”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大城市潜在的市场需求规模和多样性为创新成果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能够有效摊薄企业的预期创新成本、获取更多创新信息、降低创新风险,激励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以及高端人才从创新走向创业。另一方面,大城市的实体经济规模也相对较大,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也更倾向于向这些地区集聚,企业更容易获得创新所需要的专业化服务,比如融资、咨询、法律等,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以及应用新技术的成本。

毫无疑问,上海超大城市的规模优势尤其是高密度的经济和人口以及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为城市内部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地理邻近以及多样化的理想环境,降低了知识交流的成本,更有利于新旧知识的交流和分享。尤其是不同创新主体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知识和技术的交叉渗透,促进了多样化知识相互融合,大大增强了形成破坏性创新成果、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性技术并将这些成果通过产业化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可能。

以国家战略优势形成强“牵引”

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是我国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上海不仅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更是将国家战略先行先试与上海创新发展有机结合,将国家顶层设计与上海发展实际有机结合,为以科技创新率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独特的国家战略牵引优势。坚持“四个放在”工作方针,成为上海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前提及上海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点。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增强了上海的国家科技战略力量,有利于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重大战略载体,上海不断提高创新资源集聚度,尤其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重大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资源和创新优势,开展前沿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增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

二是落实国家战略任务提高了上海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水平。创新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对资金需求具有差异性,需要发展多样化的现代金融体系和多层次科技融资服务。科创板注册制丰富了上海资本市场的层次,使得上海能更好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将金融与科技紧密结合,推动科技金融的启动器和减压器功能充分施展,为前沿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全过程保驾护航。

三是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增强了上海的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功能。无论是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还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都通过对标国际一流的经贸规则,推动资本、服务、产品和劳动力等跨境自由流动,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吸引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尤其是高端科技人才流入。

四是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增强了上海的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与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基础设施、设备的共建共享以及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对接,促进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更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以产业体系优势创造新需求

科技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深扎根于实体经济之中,紧紧围绕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发展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内在需求形成有效支撑。由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所构筑的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目前,上海初步形成了“2+(3+6)+(4+5)”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2”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两大转型;“3+6”是指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及汽车等六大重点产业;“4”是指数字经济、元宇宙等四条新赛道;“5”是指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这一体系框架为前沿技术成果“落地生根”提供了梯度性、层次性、接续性的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引领功能。

从创新供给端来看,在数字时代,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创新的范式发生变化,更多体现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全过程全链条协同创新,引领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上海深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和多样化的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测试提供了保障,大大缩短了相关成果的技术验证周期。从创新需求端来看,不管是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发展,还是未来产业顺畅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都需要底层前沿技术的赋能,因而上海这一接续性的产业体系为科技创新成果尤其是颠覆性和前沿性技术成果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多层次的应用场景,有利于形成“研发→应用场景”的良性循环机制,使得整个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中实现螺旋式上升。

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

上海已经跻身国际大都市之列,从规模扩张走向核心功能提升新阶段,但巨大城市体量优势所蕴含的创新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发挥。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发力:

一、推动“五个中心”联动发展,以“要素融通”持续提升超大城市创新动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需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涉及不同领域的改革开放,必须运用系统观念来看待,在推动“五个中心”联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上海要不断提高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放大“四个功能”,形成对全球要素尤其是高端创新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和高效的配置能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格局,使得创新主体承载的知识随要素流动,配置得到交流、分享,并在不断融合中形成新知识和新思想,从而推动上海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的巨大飞跃,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二、加快落实国家战略任务,以“上下联通”强化新型举国体制的牵引力。

得益于落实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飞机等国家战略任务,上海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较强,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前沿基础研究成果。但是,如何更好发挥这些战略科技力量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依然是个问题。为此,上海需要把畅通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的双向通道作为重中之重,以新型举国体制为抓手,进一步发挥国家重大战略的牵引优势,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形成协同攻关的合力。

具体而言,上海可以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破不同创新资源的流动壁垒,并探索新的协同创新模式和科研组织方式,提高各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效率,释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产业创新的引领作用,从而精准围绕重点产业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有效攻关,加速解决制约三大先导产业产能提升的卡脖子问题,加快形成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此外,尽管上海有一系列“硬核”制造业,但是科技领军企业相对缺乏。上海需要把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在协同三省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将自身的科技策源优势与长三角地区强大的产业创新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跨区域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数实、数智贯通”提高科技服务产业创新的引领力。

新型工业化是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是若干产业门类的简单集合,而是内部功能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将推动系统内产业融合演进,充分发挥上海接续性产业体系的网络综合效应。

上海要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围绕“2+(3+6)+(4+5)”产业体系持续发力,以人工智能等底层前沿技术赋能现有产业体系,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具体而言,要通过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加快向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要深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解决关键环节的卡脖子问题,推动这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形成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促进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新车图片更多>>

福特的硬派SUV,2.3T+10AT带大梁,还有3把差速锁,车顶还能拆卸 剑指保时捷,车长5195mm,掀背式车身打造,640千瓦、续航1100km 奇瑞的轿跑,轴距2900mm,溜背式车身+无边框车门,还有智能座舱 美式“大块头”,车长5063mm,2.3T轰出290匹马力,油箱容积81升 纽北“最速豪华车”,车长5202mm,V8引擎+电机组,还有空气悬架 古典的“方盒子”,车长492 7mm,非承载式车身,超级四驱+差速锁 大众的两厢车,轴距2631mm,运动化套件加持,220马力,7.2s破百 吉利终于成功了,车长4615mm,纯电续航530km续航,跑高速也静音 沃尔沃的诚意之作,车长4953mm,空载离地240mm,综合续航超800km 日产的“大块头”,车长5米4,入门配V6发动机,超级四驱+差速锁 又一电动“小钢炮”,电镀紫罗兰配色,加速5.7秒、续航601km 东风本田终于成功了,超300万用户代言,能闭眼安心选的CR-V 新款哈弗猛龙实车谍照曝光,换装新前脸,方形大灯+直瀑式格栅 新款标致MPV海外上市,侧滑门,5/7座都有,约合人民币22万元起 新款大众探岳将上市,轴距加长60mm,两种前脸,三种动力 24小时订单破5000台,领克Z10这次真的切中了国人的用车需求? 夏普也要造车了:首款车型曝光,外观很个性,侧滑门,车内带电视 还是五菱懂国人!配2C快充,价格比特斯拉低3倍,星光值得买吗? 专为国人造好车!5座布局,好看又好开,缤果SUV五座版即将上市 新款丰田RAV4荣放上市,外观小改,价格下降,售16.98万元起 青春版GL8?用更省油的1.5T插混,省略商务需求便宜16万 BJ60雷霆极限硬核测试,凭什么它能成为同级安全担当? 混动风云 双星闪耀 —— 风云T9&T10全国媒体试驾会圆满落幕 车不错,但韩系车的关注度似乎偏低!探店实拍北京现代第五代胜达 增配不加价?不!2025款福特锐界L降价3000,22.68万起售! 丰田在中国用60年时间,证明了共创共赢的价值 荣威D7 DMH世界冠军版上市,一口价9.98万起,续航是看点 25款福特锐界L混动上市,24.68万元享混动大七座SUV 鸿蒙持续优化,华为Mate 70有望新增玄机感知技术 一加13真机视频曝光:告别家族式合页设计,下周见!